不知道大家对木麻黄有了解吗?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木麻黄相关的介绍,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。
中文学名:木麻黄
拼音:mù má huáng
拉丁学名:Casuarina equisetifolia Forst.
别 称:短枝木麻黄、驳骨树、马尾树
门:被子植物门纲:双子叶植物纲
目:轮生目亚 目:
科:木麻黄科亚科:
族:属:木麻黄属
主要产地
广西、广东、福建、台湾
形态特征
木麻黄为乔木,高可达30米,大树根部无萌蘖; 树干通直,直径达70厘米;树冠狭长圆锥形;树皮在幼树上的赭红色,较薄,皮孔密集排列为条状或块状,老树的树皮粗糙,深褐色,不规则纵裂,内皮深红色;枝红褐色,有密集的节;最末次分出的小枝灰绿色,纤细,直径0.8-0.9毫米,长10-27厘米,常柔软下垂,具7-8条沟槽及棱,初时被短柔毛,渐变无毛或仅在沟槽内略有毛,节间长(2.5-)4-9毫米,节脆易抽离。鳞片状叶每轮通常7枚,少为6或8枚,披针形或三角形,长1-3毫米,紧贴。花雌雄同株或异株;雄花序几无总花梗,棒状圆柱形,长1-4厘米,有覆瓦状排列、 被白色柔毛的苞片; 小苞片具缘毛;花被片2;花丝长2-2.5毫米,花药两端深凹入; 雌花序通常顶生于近枝顶的侧生短枝上。球果状果序椭圆形,长1.5-2.5厘米,直径1.2-1.5厘米, 两端近截平或钝,幼嫩时外被灰绿色或黄褐色茸毛,成长时毛常脱落;小苞片变木质,阔卵形, 顶端略钝或急尖,背无隆起的棱脊;小坚果连翅长4-7毫米,宽2-3毫米。花期4-5月,果期7-10月。
生长习性
木麻黄原产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岛屿,现美洲热带地区和亚洲东南部沿海地区广泛栽植。
原形态
木麻黄,常绿乔木,高10~30米,胸径约70米。幼树的树皮为赭红色,较薄,皮孔密集;老树的树皮粗糙,深褐色,不规则纵裂,内皮深红色。枝红褐色,有密集的节,下垂。叶鳞片状,淡褐色,常7枚紧贴轮生。花单性,雌雄同株或异株;雄花序穗状,几无总花梗 ;雄花花被片2,早落;有1枚雄蕊和4个苞片;雌花序为球形或头状,顶生于短的侧枝上,较雄花序短而宽;雌花1枚苞片和2枚小苞片腋生,无花被;雌蕊由2枚心皮组成。子房上位,初为2室,因后位退化而成为单室,花柱短,有2条通常为红色的线形柱头,球果,直径1~1.2厘米,有短梗,木质的宿存小苞片背面有微柔毛,内有一薄翅小坚果;种子单生,种皮膜质。花期4~5月,果期7~10月。
木麻黄树用途
枝条较长,主枝圆柱形,灰绿色或褐红色,小枝轮生,灰绿色,约有纵棱7条,纤细,直径0.4~0.6毫米。节密生,节间长3~6毫米,鳞叶7枚轮生,下部在白色 ,先端红棕色。枝条顶端有时有穗状雄花序和头状雌花序。节易脱落,枝条易折断,断面黄绿色。气微,味淡。
性味与归经
微苦;辛;性温;归肺;大肠;小肠经。
功效与作用
宣肺止咳,行气止痛,温中止泻,利湿。主治感冒发热;咳嗽;疝气;腹痛;泄泻;痢疾;小便不利;脚气肿毒。
使用方法
内服:煎汤,3~9克。外用:适量,煎汤熏洗;或捣烂敷。
